《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我们要认真探讨宗教的文化属性、宗教文化的界说、内涵、特征及其在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要推动宗教界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挥宗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既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推动宗教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宗教属于文化范畴
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现象。1952年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时说:“文化包括学校、报纸、电影等,宗教也在内。”这里所讲的文化,是指与政治、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化。毛泽东主席认为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类别,和学校、报纸等同属通常意义上的文化范畴。
宗教关切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提倡超越世俗价值,因而成为宗教信徒的心灵慰藉、最终依靠和神圣期待。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信仰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传统,宗教文化也成为信仰的表现形式,而与其他文化形态相区别。
信仰与文化不是绝对对立的。信仰是对宗教教义极度信服和尊崇,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信仰中包含有文化,甚至可以说,信仰本身就是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又包含了宗教。也就是说,宗教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是文化中具有信仰特征的形态。由此,人类的文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神圣信仰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一类是以经验知识为内核的世俗文化。两类文化互动互补,冲突融合,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我们既要分清宗教文化与非宗教文化(世俗文化)的区别,也要注意不能因为这种区别而否定宗教是文化的客观论断。
宗教文化的丰富内涵
宗教尤其是佛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世界宗教和重要的民族宗教如道教、印度教等,都拥有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宗教文化体系是由多种文化元素组成的有机结构体,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表现出特定的功能。以佛教为例,其文化内涵有以下若干重要类别:
神学:即佛教的信仰体系。佛教信仰的重点内容有二:一是广大信徒深信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的学说,二是广大信徒对佛、菩萨、罗汉、祖师的虔诚崇拜。这是佛教文化的重大特质。
哲学:佛教亦宗教亦哲学。佛教是世界所有宗教中哲学思想最广博、最深厚的宗教,包含有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认识——修持论等广泛内容,其思想实质是通过探求、开发智慧,以解脱人生的痛苦。
道德:“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是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实践的宗教,具有完整的伦理道德学说体系,以从善去恶为行为准则,以自度度他为归宿。
文学:佛教文学灿烂辉煌,如《百喻经》、《佛所行赞》等就是古代文学名著,一些佛典的汉译本是翻译文学的杰作。中国僧人撰写的大量佛学论文、僧传、语录、诗歌,也是出色的文学作品。
艺术:佛教艺术绚丽多彩,包含建筑、雕刻、绘画、书法、工艺、音乐等。建筑又包括寺院、石窟、塔、幢等,如云冈、龙门、敦煌等石窟,都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佛教艺术是我国古代传统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佛教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将大为逊色。
科学:佛教既非科学之母,也非科学之敌,而是科学之友。佛教对于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古代有的寺院设置专科,为患者治病。有的僧人的秘方妙术,能治某些疑难病症。佛教也重视对天象的观察,如唐高僧一行就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此外,在心理学、文献学等诸多方面,佛教也都有重要的文化建树。
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
从总体来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由此,在内容构成上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但是,在我国由于党和政府的正面引导,宗教的正面作用不断增强,积极因素不断扩大。我们要大力挖掘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推动宗教通过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来抑制其消极作用,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也以佛教为例,在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中,同样包含了重要的积极因素。笔者近年来思考如何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问题,认为挖掘佛教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使之融入普世价值的潮流之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笔者也逐步形成了“缘起、因果、求智、从善、平等、慈悲、中道、圆融”8个理念,认为这些是佛教义理的精髓,值得大力弘扬。
2009年11月,胡锦涛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时说:“全世界已经进入了相互依存的时代。”“相互依存”说与佛教的核心思想缘起论——“因此有彼,无此无彼,此生彼生,此灭彼灭。”(《中阿含经》卷四七《多界经》,《大正藏》第1卷第723页下)是完全吻合的。由缘起论衍生的佛教基本理念也成为处理当代世界问题的重要参照。笔者经常憧憬,儒、道、佛、西、马等学说,能否通过融通互补、综合创新,以形成适应“相互依存时代”的普世价值,逐渐成为世人的共同行为准则,这可能对和谐世界的建构是有重要裨益的。
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宗教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宗教文化构成了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方面。宗教活动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在当代,宗教文化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可以从多种视角进行分析,这里从两个视角作简要论述。一是宗教文化要面对当代人类社会的问题,缓解当代人类社会的矛盾,以呈现其价值。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三: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宗教对缓解这些矛盾,尤其是人与自我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思想启导意义,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宗教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化建设中,能够适应、满足社会不同人群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实、丰富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百花园,构建、发展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关系,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加强宗教文化建设,发挥宗教文化作用
宗教文化积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宗教文化的建设,各宗教的文化建设得越好,就越能充分地展示宗教文化的现实价值,也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当前,为了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我以为以下4点是要特别注意的:
(一)要鼓励、推动宗教界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理解宗教文化对社会文化建设和宗教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进而重视宗教文化建设,把宗教文化建设放在宗教各项建设中的突出位置,为大力发挥宗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夯实基础。
(二)要深入挖掘、整合、阐发宗教文化资源,尤其是要着力挖掘有助于缓解当代人类社会矛盾,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和谐人们之间关系,以及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思想,对这些思想作出与时俱进的新阐释,用现代语言加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新阐述,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要结合世情、国情、教情,创造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举办相应的文化节、宗教文化讲座、演讲比赛等,来弘扬宗教文化。要继承近年来的创造,搭建宗教文化国际交流平台,继续办好“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和“中国伊斯兰文化展”,通过这些平台,与会者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彼此切磋,从而既推动中国宗教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中国宗教界也借此吸取其他国家宗教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推进我国宗教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要重视培养人才。宗教文化建设中,宗教界精英人士有着重要意义。宗教界要着力培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以推动宗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